“给定资料5”中提到:“执法的琴键,只有随着群众的需求而跳动,才能奏出社会和谐的乐章。”请结合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4)篇幅1000字左右。

奏响执法为民的和谐乐章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执法工作正经历着智能化、精准化的深刻变革。从遥感监测扬尘到三维建模治城,从智慧城管到食品安全快检,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执法效能。但材料5中"丧葬一条街"的荒诞改造、粗暴环保执法引发的群众不满,揭示出技术赋能之外更需注重人文关怀的深层命题。唯有让执法工作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才能谱写出社会和谐的美妙乐章。

以科技赋能精准服务,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 现代科技为感知群众需求提供了全新路径,B市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通过1000余个微站实现扬尘污染精准溯源;G市H区"城市大脑"整合5.7亿条交通数据,让重大逃逸案件侦破率逼近100%。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当卫星遥感成为环境治理的"天眼",当智能安防化身社区安全的"神经元",科技便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架起了执法者与群众需求之间的数据桥梁。S市M区运用热力图分析警情分布,正是通过数据洞察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以民意导向优化治理,校准执法为民的准星。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执法成效的终极标尺。L区"你送我检"活动累计检测749件食品样本,制作"食安笑脸地图"惠及408家市场,将监督权真正交还群众;而S区统一店招的"黑色幽默"、A镇打造"无猪镇"的荒唐决策,则暴露出忽视民意的治理困境。两相对照印证:执法创新既要追求"电子警察抓拍违停31.66万起"的效率,更需建立"市民代表参加平安指数发布会"的对话机制。正如Y市在"宜停车"争议中完善次日续时功能,唯有建立"诉求采集-响应-反馈"的闭环,才能避免技术理性凌驾于人文关怀之上。

以柔性智慧平衡秩序,彰显执法为民的温度。 城市治理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更需弹性的温度调节。Y市在严查违停的同时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新增10万个泊位缓解停车难;天津杨柳青镇设置26个免费便民修车铺的举措,与材料5中粗暴清理"小修摊"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城市治理不应是"高压水枪扫落叶"的极端整洁,而应如"智能安防社区实现入室盗窃零发案"般刚柔并济。当执法者学会用"十个手指弹钢琴",在秩序维护与民生需求间找到平衡点,城市才能真正成为诗意栖居之地。

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执法工作指明了方向。从B市的卫星遥感监测到L区的食品安全笑脸地图,从Y市的智慧停车管理到天津的便民服务创新,这些实践共同勾勒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治理图景。执法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技术多么先进、手段多么强硬,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和谐乐章的创作者。唯有让执法琴键始终随着群众需求的旋律跳动,方能奏响城市文明进步的华彩乐章。

总字数: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