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8”中划线句子提到,“中国企业不可能总在风平浪静时‘走出去’,而注定只能‘在深海里练就游泳能力’,在一次次的弄潮中成长”。请围绕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1000~1200字。

在深海弄潮中淬炼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从缅甸工厂遭遇罢工洗劫的阵痛,到吉布提港口合作的成功典范;从斯里兰卡项目突遭叫停的挫折,到富士康收购夏普的共赢模式,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印证着一个深刻道理:唯有在惊涛骇浪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危机挑战中培育战略定力,才能在全球经济海洋中行稳致远

一、暗礁险滩淬炼风险应对能力。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始终伴随着复杂挑战,这些挑战恰是锻造风险防控能力的磨刀石。在缅甸仰光,中资服装厂连续遭遇三次罢工冲击,折射出发展中国家劳资矛盾激化的风险;上海海立在印度遭遇的**"三个月一续签"签证困境**,暴露出新兴市场制度壁垒的复杂性;斯里兰卡政府叫停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导致日损38万美元,更凸显地缘政治变动的突发性。F机构报告显示,40%企业遭遇东道国政策突变风险,44%面临政府审查,这些数据警醒我们: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已成为出海企业的必修课。正是这些暗礁的存在,倒逼企业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在实战中淬炼出化危为机的智慧。

二、惊涛骇浪磨砺本土化生存智慧。面对文化差异与制度鸿沟,成功企业以创新思维开辟出破浪前行的航道。招商局集团在吉布提的实践堪称典范:通过**"前港-中区-后城"的蛇口模式移植**,将深圳经验转化为东非发展动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破解文化隔阂**,用占股23.5%的小比例实现合作共赢;更通过**"雁形出海"模式带动产业链协同**,形成中建、振华等企业集群效应。这种深度本土化策略使吉布提港吞吐量提升60%,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富士康收购夏普的案例同样精彩,通过**"日本技术+中国制造"的资源重组**,既盘活夏普的显示技术储备,又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最终实现大屏电视销售登顶。这些实践揭示: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因地制宜的创造性转化。

三、时代浪潮呼唤战略定力与创新魄力。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关键期,中国企业更需要保持战略清醒。面对部分国家**"资源掠夺论"的污名化指控差异化审查标准**,招商局用"硬件改善+软环境塑造"的组合拳打破偏见;针对体育俱乐部并购的非理性热潮,国家及时出台监管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在遭遇中亚国家签证壁垒时,企业创新采用远程协作+本地化团队化解困境。数据显示,52%企业因税务知识欠缺陷入争议,这更凸显建立专业智库、培育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正是这些应对挑战的实践,推动着中国企业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转变。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恰似一部在风浪中成长的史诗。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端输出,到"一带一路"上的产能合作;从单打独斗的跨国并购,到全产业链的生态构建,每一次危机都是蜕变的契机,每道伤痕都是成长的勋章。面向未来,中国企业当以更开放的胸襟拥抱浪潮,用更成熟的智慧化解风险,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航程中,书写新时代的弄潮传奇。全球化的海洋从不会风平浪静,但正是这些惊涛骇浪,终将托举起中国企业的艨艟巨舰驶向深蓝。

总字数: 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