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思考“给定资料5”中划线句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立意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以协商民主绘就社会治理同心圆

从《电子商务法》五年四审的艰难博弈,到个税APP更新引发的全民热议;从曲水亭街九次协商化解治理难题,到G市医疗退费方案激起的舆论涟漪,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画卷上,处处跃动着协商民主的生动笔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更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唯有让协商民主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方能凝聚起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

立法博弈中的协商智慧,铸就良法善治的基石。《电子商务法》的立法历程堪称现代协商民主的经典范本。当马云提出"电商法立法并不成熟"的异议时,立法者并未简单否定,而是通过四轮审核、多方论证,在平台责任与市场活力间找到平衡点。材料一中"监管方式向'合法者有红利'转变"的条款,既回应了学界对执法重叠的担忧,又化解了小微商家对执照成本的焦虑。这种立法过程中的充分协商,使得最终出台的法律既确立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法定身份,又通过"二八定律"的设计实现优胜劣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与促进产业发展间搭建起制度支点。

**基层治理中的协商实践,破解民生难题的密码。**N市曲水亭街的道闸之争,生动演绎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智慧。材料四中"连开9次协商会"的细节,展现了利益相关方从激烈对抗到达成共识的蜕变过程。社区党委既不当"甩手掌柜",也不搞"家长专制",而是以引导者身份搭建协商平台,让商户、居民、车主在充分表达中相互理解。最终形成的"蓝牙设备+免费停车场"方案,既保障了街区秩序,又兼顾了各方诉求,更在后续突发事件中验证了决策的科学性。这种基层协商模式,正是"找到最大公约数"的鲜活注解。

政策调整中的协商机制,架起政民互信的桥梁。个税APP的"必填"改"选填",彰显了政策制定者从善如流的胸襟。当租房抵扣遭遇"房东税负焦虑"时,税务部门没有固守行政惯性,而是如材料二所述"通过技术迭代打消公众疑虑",用信用承诺替代繁琐证明。这种政策调整中的协商思维,既维护了税收公平,又避免了行政成本转嫁,更培育了纳税人的法治信仰。同样,G市医疗退费方案引发的专业性质疑,也启示我们: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设计,需要在专业判断与公众认知间搭建协商通道,通过专家论证、第三方评估等机制提升决策科学性。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协商民主已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从电商平台的数据共享义务到金税三期的征收革新,从医疗服务的多元评价到城市治理的精细方案,每一项改革都呼唤着更广泛的民主协商。当立法机关在博弈中寻求平衡,基层在对话中消弭分歧,政府在互动中完善政策,社会治理的同心圆就会越画越大。这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的深刻诠释。唯有让协商民主的春风吹拂每个治理角落,方能奏响社会和谐的最美和声,绘就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总字数: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