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谈“执法”》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900字左右。

谈"执法"

道路运输超限超载问题犹如附着在经济发展动脉上的毒瘤,不仅吞噬着道路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2004年九部委联合治超到山西"铁腕治超"的成功实践,二十年治理历程揭示:唯有以法治思维构建执法体系,用创新手段突破治理困境,才能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

以刚性执法构筑法治屏障。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山西治超经验印证了严格执法的重要性。2007年该省启动"无缝隙、拉网式"行动,对古交市、大同南郊区等地的执法失职行为雷霆问责,累计查处450余名干部,其中13名县处级官员被追责。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使超限率从13%断崖式降至0.2%。正如材料所示,美国通过多部联邦法律构建治超体系,韩国对超限者最高判处2年徒刑,法治的刚性约束正是破解"以罚代管"痼疾的良方。

用科技赋能提升执法效能。面对传统"人海战术"效率低下的困境,山西省率先构建智慧执法体系。全省45万辆货车配备IC卡,高速公路部署不停车检测系统,实现"电子秤+大数据"的精准监管。这种创新与南非电子称重系统、日本自动测重仪不谋而合。数据显示,山西三年间检测车辆18亿次,查处违法行为7.7万起,科技手段使执法效率提升72%,彻底扭转了"检测站漏检率72%"的被动局面。

从源头治理构建共治格局。超限超载乱象背后是复杂的利益链条,山西创新实施"一超三罚"机制,工商部门取缔非法改装厂111处,运管部门培训2.9万名装载人员,建立运输企业"黑名单"。这种源头治理思路与日本"罚货主、罚企业、罚司机"的三罚制度异曲同工。材料显示,该省通过监管1.1万户货源企业,使超载车辆"出不了厂、上不了路",印证了"治乱当治本"的治理智慧。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从"车轮上的乱象"到"法治下的秩序",执法体系的革新始终是破题关键。山西经验表明:当刚性执法破除侥幸心理,科技赋能突破能力瓶颈,源头治理斩断利益链条,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守护道路安全的铜墙铁壁。这不仅是治理超限超载的密码,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领域能从中汲取智慧,让法治之光照亮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

总字数: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