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材料,围绕“从青年志愿者活动思考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要求:

(1)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联系实际;

(2)论述深刻,论据恰当,说服力强;

(3)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青春火炬映照责任担当——从青年志愿者活动看新时代青年的社会使命

从京广铁路沿线飘扬的"青年志愿者"旗帜到奥运赛场上的"微笑名片",从抗震救灾前线穿梭的青春身影到社区服务中温暖人心的点滴付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已走过了三十载春秋。这场由两万铁路青年点燃的星火,如今已形成燎原之势,成为当代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精神高地,映照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青年志愿者精神赓续民族血脉,筑牢责任根基
青年志愿者行动植根于中华文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传统,传承着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材料二中胡锦涛同志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时代新风"。从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到2008年奥运会"170万志愿者用微笑夺得联合国金牌",一代代青年以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如材料六中抗震救灾时清华大学学生排起献血长龙,重庆青年自发送物资的壮举,展现了危难时刻青年挺身而出的责任自觉。这种精神传承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使社会责任意识深深扎根于青年心中。

志愿服务搭建成长阶梯,淬炼责任担当
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材料二中澄海大学生志愿者通过社区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素质",材料九中南京公务员汪学静在志愿服务中"积累工作经验",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服务人民中茁壮成长"的殷切期望。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全国已有2.68亿人次青年参与志愿服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青年在扶贫支教、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成长蜕变。正如材料八所述,青年在克服"沟通能力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等短板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完成了个体责任意识的觉醒与升华。

制度建设护航志愿行动,构建责任共同体
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与社会协同。材料十提出制定《志愿服务法》的倡议,强调要建立"三方权利义务机制";材料八中北京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消防志愿者体系的实践,与日本"严格登记程序"、加拿大"关注服务成效"的国际经验形成呼应。这种制度探索不仅解决了"志愿者不知如何作为"的困境(如材料七中灾区心理援助的教训),更构建起"人人可为、时时可为"的志愿服务生态。通过完善培训机制、法律保障和激励体系,青年志愿服务正从个体善举升华为制度化的社会责任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从汶川地震中"80后"官兵的逆行身影,到冬奥会赛场上"00后"志愿者的青春笑脸,一代代青年用行动证明:社会责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担当;不是短暂的激情,而是持久的坚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志愿者精神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指引着新时代青年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总字数: 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