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资料,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意识和品牌意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见解深刻,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生动,不少于1000字。

以资源为基 以品牌为翼——论新时代发展的双核驱动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资源意识与品牌意识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构筑起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太行山麓的西柏坡到赣西的月亮之都宜春,从红色圣地的涅槃重生到文化品牌的惊艳绽放,两地实践生动诠释了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与品牌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这种双核驱动的发展模式,既是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守护,更是面向未来的创新突围。

资源意识的觉醒:从沉睡资产到发展引擎的转化密码

西柏坡的振兴之路始于对红色资源的系统梳理与活化利用。中共中央旧址群、34处革命遗址的修复工程,将散落在太行山间的革命记忆串联成完整的叙事体系。平山县依托240多处革命遗址,构建起"红色教育+绿色生态+古俗文化"的复合型资源矩阵,使游客既能感受"世界上最小的农村指挥所"的历史震撼,又能体验驼梁的层林尽染与温塘温泉的氤氲诗意。这种资源整合的乘法效应在宜春同样显现:明月山的自然风光、温汤镇的富硒温泉与禅宗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月亮湖映禅寺,温泉雾笼竹海"的独特意境。数据显示,两地通过资源开发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80%,印证了资源意识觉醒带来的经济质变。

品牌意识的构建:从地域符号到价值图腾的升华路径

品牌化运营让资源价值实现几何级增长。西柏坡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为精神内核**,通过"西柏坡论坛""红色迪士尼"等创新载体,将革命传统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宜春的"月亮之都"品牌塑造更具启示性:"四星捧月"格局的创意设计,从拜月仪式到月亮湖景观带,将抽象文化意象具象为沉浸式场景。两地不约而同选择**"高位嫁接"策略**——西柏坡借力中央部委支持打造国家记忆工程,宜春依托央视中秋晚会实现品牌破圈,这种"借船出海"的智慧让地域品牌获得国家级传播平台的背书,创造了"一首歌激活一座城"的奇迹。

双核驱动的融合:从产业升级到文明重塑的系统变革

资源与品牌的深度融合催生发展新范式。平山县的实践最具代表性:"钢电独大"的产业结构转向"红绿交融"的旅游经济,2010年上半年三产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乡村居民储蓄增速反超城镇。这种转变不仅是经济数据的跃升,更是发展理念的重构——石板村将养鱼池改建为水上乐园,温塘镇农民变身旅游从业者,展现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文明跃迁。宜春通过月亮文化节培育出"月下经济"新业态,带动特色农业、文创产业协同发展,证明品牌赋能能够打通一二三产壁垒,形成"文化IP—产业集群—城市品牌"的良性循环。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回望,西柏坡的红色蝶变与宜春的月光传奇,共同书写着资源与品牌交响的时代乐章。当平山将革命精神注入景区建设的每个细节,当宜春让月亮文化渗透城市肌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区域发展的成功样本,更是文明传承的创新范式。这种双核驱动的发展哲学启示我们:唯有以敬畏之心守护资源本底,以创新之志锻造品牌价值,方能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奏响动人心弦的华彩乐章。

总字数: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