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给定资料3】所列举的事例为基本素材,联系其他给定资料,撰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微型调查报告。(50分)
写作要求:
(1)做到有叙有议,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切忌只是罗列事例、堆砌资料。
(2)文章标题自己拟制;正文应有简洁的序言和结语,主体按“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三方面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并自拟小标题。(示例:“价值观: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要善于对给定资料中无序的事例按材料的性质进行归类,以便合理安排主体部分的内容;给定资料中有的事例只提供一些信息,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有的过长的事例需要压缩,以适应篇幅的限制。
(4)书写工整;不得在卷面上透露或暗示考生姓名、单位等违规信息。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序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主体。本报告以第三代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价值观、择业观、生活观的转变轨迹,揭示这一群体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生存困境与发展诉求。调查发现,相较于父辈,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权利意识觉醒、职业流动性增强、消费观念升级的显著特征,其融入城市的强烈意愿与制度壁垒间的矛盾亟待破解。
一、价值观:权利意识觉醒与身份认同重构
新生代农民工正从"生存型"向"尊严型"劳动者转变。材料3显示,80%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认产业工人,仅有8%认同农民身份。这种身份重构推动着权利意识的觉醒:童方标面对欠薪不再隐忍,直言"不会像父辈逆来顺受";孙中界"断指明志"、张海超"开胸验肺"等极端维权事件,折射出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
文化冲突加剧价值迷茫。调查显示,南京安德门劳务市场周边新型犯罪中,62%涉案者为二代农民工。他们既无法回归传统乡土伦理,又难以建立现代法治观念,部分人将信用卡套现视为"低风险创收途径"。这种价值观断层,实质是社会保障缺位与身份认同危机的集中爆发。
二、择业观:发展需求主导职业选择
职业流动性显著增强。材料6中小孙3年更换10余家企业,何云山边工作边物色新岗位,体现新生代"要饭碗更要发展"的择业理念。调查显示,57.6%受访者将城市就业视为发展跳板,与父辈"进厂务工、离土不离乡"形成鲜明对比。
就业标准向多维延伸。赐昱鞋业案例揭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关注薪资,更在意"娱乐设施""工友关系"等软环境。周维应聘首问"是否交保险",廖婉怡参加技能培训考取从业资格,表明其职业规划已从"谋生手段"转向"终身发展"。这种转变倒逼企业改善管理方式,推动劳动力市场转型升级。
三、生活观:消费升级与文化融合
物质消费呈现都市化特征。何建玲每月下载流行歌曲、实行AA制消费,钟艳从"村姑"蜕变为"时尚达人",印证着消费观念的代际跨越。调查显示,72.9%的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智能手机,其通讯支出占比达月收入15%,远高于父辈的3%。
精神需求催生文化重构。万小刀博客中既批判城市又渴望认同的矛盾心理,天津农民工歌手大赛涌现《You Are Ready》等参赛曲目,揭示文化身份的撕裂与重建。90后农民工将"K歌泡吧"定义为理想生活,实质是对市民化生活方式的模仿与追赶,这种文化融合需求远超物质层面。
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的"三观"嬗变,既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镜像。当前,62.6%的受访者怀揣"创业梦",42.4%坚持"留城发展",这些数据背后是1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需建立户籍改革、教育公平、技能培训的联动机制:推进县域城镇化降低落户门槛,建立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体系,试点"新市民文化融入工程"。唯有制度破冰与人文关怀并重,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实现从"候鸟"到"归人"的蜕变,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