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材料,以“提升放管服效能,建设有温度的城市”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以制度创新为笔 绘就城市治理温度画卷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时代浪潮中,上海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数字赋能、监管革新、多元共治的系统性变革,将冰冷的行政流程转化为有温度的城市服务。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用实践诠释着:提升政府效能与传递城市温度,恰似硬币两面,在创新驱动下实现完美统一。

技术赋能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的民生温度
上海"一网通办"改革将"办事如网购"的愿景变为现实,构建起覆盖2000万市民的智慧政务生态。通过归集771万个人档案和189万企业数据,市民仅需手机亮证即可办理公积金查询、医保报销等高频事项,真正实现"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的精准服务。改革突破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打破部门壁垒的决心——市场监管、公安、医保等53个部门数据实现互通,电力水务等公用事业数据全面接入,用数据共享的"破冰行动"换取群众办事的"零跑动体验"。从跨省立案15分钟办结到就医记录册快递到家,技术赋能让政务服务突破时空界限,织就普惠便捷的民生保障网。

监管革新张弛有度,以制度弹性释放市场活力
面对城市治理中的"硬骨头",上海探索出刚柔并济的监管新范式。小餐饮备案制度打破"非黑即白"的监管困局,通过设立3年过渡期,既解决龙华路牛肉面馆等1600余家商户的合规难题,又保障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行,年检查频次下降50%的同时,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提升至98.6%。这种"宽进严管"的智慧,在徐汇区特种设备监管中同样显现: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从30%提升至90%,电梯故障率下降65%,用专业力量筑牢安全底线。制度弹性为城市治理注入人文关怀,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多元共治激发动能,用协同创新培育治理沃土
城市温度的提升需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随申办市民云"整合12345热线与220个社区服务中心,形成"指尖上的治理共同体",市民不仅可办理1000余项事务,更能直接参与城市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催生"全科医生式"监管队伍,徐家汇市监所10人考取特种设备监察员证,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在人才政策方面,"人才30条"吸引21.5万外籍人才汇聚,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科研团队推动28.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印证着制度创新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这种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让城市治理既有专业精度,更具人文厚度。

从"一网通办"的智慧政务到小餐饮备案的创新实践,从市场监管的流程再造到人才高地的精心构筑,上海用制度创新的画笔,在放管服改革的画卷上勾勒出城市的温度轮廓。这种温度,既体现在办事窗口的高效便捷中,也蕴藏于监管执法的张弛有度里,更闪耀在多元共治的协同创新间。当制度设计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城市治理便不再是冰冷的规则堆砌,而成为滋养美好生活的温暖土壤。

总字数: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