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给定资料和自身实际,围绕“学思践悟强素质,知行合一勇作为”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紧扣资料、结合自身,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以知行合一之光照亮青春奋斗之路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和青年学子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学思践悟"与"知行合一",不仅为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更揭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唯有将思想淬炼与实践磨砺相结合,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以理论武装铸就信念之基,是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式上强调的"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正是新时代青年理论学习的方向标。如同"学习强国"平台通过海量资源打造"理论宝库",青年学子应当把理论学习融入生活日常。材料二中李晓鸽书记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通过平台持续学习,她成功将"本领恐慌"转化为"工作从容"。这启示我们,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纸面,而要在"细照笃行"中化为精神养分。作为大学生,笔者通过参加"青年大学习"线上课程,深刻体会到系统化理论学习对思想格局的塑造作用,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方式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以实践磨砺锻造担当之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右玉县七十年绿色长征的壮举,正是"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脚。从梁怀远书记带领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到今日"青马工程"学员80%扎根基层的实践选择,无不彰显着"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力量。材料五中"白发书记"李忠凯的脱贫实践启示我们:真正的担当作为需要"经风雨见世面"。笔者参与乡村振兴调研时,亲眼见证驻村干部将政策理论转化为修路引水的具体行动,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最需锤炼的品格。
以精神传承激扬奋斗之志,是永葆初心的根本保障。从毛岸英在朝鲜战场淬火成钢,到"青马工程"十年培养百万骨干的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在斗争中传承红色基因。材料四中武汉大学"双学位青马班"的创新模式,将194个学分的系统培养与基层实践相结合,构建起完整的育人链条。这种"理论+实践"的培养体系启示我们:奋斗精神的传承需要制度保障。作为学生干部,笔者在组织"红色家书诵读"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只有将革命先辈的精神遗产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让信仰之火生生不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青年一代的成长路径愈发清晰。理论学习的深度决定着思想的高度,实践历练的厚度支撑着担当的力度,精神传承的温度滋养着奋斗的热度。当我们把"学习强国"的每篇时政要闻转化为行动指南,将课堂上的理论模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施工图,让右玉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就能真正实现从"知者"到"行者"的蜕变。这既是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让我们以知行合一为舟,以学思践悟为楫,在时代的江河中破浪前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