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提到“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引发你什么思考?请参考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45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让劳动者在星空下挺起尊严的脊梁
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中国工人的笑容曾为世界注入希望;在流水线的轰鸣中,新一代工人却在追问尊严与价值。从"工人老大哥"的荣光到"流水线操作者"的标签,中国劳动者在时代洪流中经历着身份认同的裂变。当"安身立命"已不能满足需求,"抬头仰望星空"的呼唤,正叩击着产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大门。
劳动者的尊严始于社会认同的重塑。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纵身跃入泥浆池的身影,鞍钢劳模孟泰收集废旧零件的竹筐,曾铸就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但当下仅有1%的择业者愿当工人的现实,暴露出价值认同的严重错位。正如材料所言:"中国的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这种反差警示我们:必须打破将劳动者视为"生产要素"的思维定式,在基础教育、媒体传播、公共政策中重建"劳动光荣"的价值坐标,让技术工人在城市落户、子女教育等方面获得实质性尊重。
技能提升是劳动者仰望星空的阶梯。德国制造业百年辉煌的密码,藏在勃兰登堡州木工克里斯蒂安的故事里——16岁进入职校,26岁成为高级技工,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反观我国,宝钢集团"蓝领创新"的实践更具启示:工人孔利明创造千万元效益,卢江海一年获13项专利,证明当劳动者获得成长通道时,流水线上也能绽放智慧光芒。这印证了材料中"给工人一个杠杆,同样能撬动地球"的哲理,唯有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才能让劳动者在技术迭代中永葆竞争力。
制度革新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石。A市制造业的转型突围提供了生动范本:通过"二三产业分离",让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并驾齐驱,既提升了产业能级,又为工人创造了技术管理双通道。而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带来的40万就业岗位,德国"政府-企业-行会"三方联动的职教模式,都说明制度设计的关键作用。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诅咒"风险,正如材料警示"可能沦为建立在沙子上的王国",亟需建立工资集体协商、职业安全保护、创新激励等制度体系,让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
站在百年未有的产业变革关口,劳动者的命运早已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从流水线上的计件工资到自主创新的专利证书,从代工厂的蓝色工装到智能车间的操作平台,中国劳动者正在完成从"生存型"到"发展型"的蜕变。当职业教育筑牢根基,制度保障搭建舞台,价值认同照亮前路,亿万劳动者必将以更自信的姿态,在时代的星空中书写属于中国制造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