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当前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迈出历史性步伐。从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到广东"商事登记改革",从国务院取消334项审批事项到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正推动着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纵观改革发展历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始终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抓手,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监管的系统工程,构建起"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新型治理格局。
简政放权是激活市场活力的破题之钥。材料显示,国务院部门已取消审批事项2497项,广东通过"商事登记改革"实现企业注册"一表通办",深圳企业登记时限从15天压缩至3天。这些改革印证了李克强总理"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的深刻论断。顺德区将22项职能转移社会组织,上海自贸区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正是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破除"27部门50环节"的审批困局,让市场主体摆脱"270公章马拉松"的桎梏。当北京企业注册成本从8000元降至30元,贵州审批时限从7天变为"当场办结",市场活力如春潮涌动,今年全国企业登记量激增25%即是明证。
优化服务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美国放松航空管制带来年超400亿美元收益的案例表明,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构建新型服务体系。材料中政务服务中心暴露的"二次录入""体外循环"等问题,恰恰凸显服务升级的迫切性。佛山顺德建立"三权分立"政务决策机制,贵州推行"审核合一"改革,上海自贸区提高行政透明度,这些创新实践将"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当东莞企业遭遇"审批迷宫"时,深圳"一表申请、半日办结"的实践启示我们:打破"25厘米外墙"的荒诞规定,需要建立标准化、信息化、协同化的现代政务服务体系。
法治保障是巩固改革成果的根本路径。材料揭示的审批标准冲突令人警醒:某市绿化标准与国土部规定矛盾,消防与城管标准打架,折射出"立法打架"的深层矛盾。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调整25项法律规定的审批事项,正是法治引领改革的典范。美国日本的经验表明,只有将"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固化为法律制度,才能避免"馒头办"式的权力任性。当某企业陷入"营业执照-环评-备案"的死循环,更需要以《行政许可法》为准绳,构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框架。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政府职能转变已进入攻坚期。从"重审批"到"强监管",从"管得多"到"管得好",这场改革不仅关乎经济转型升级,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正如上海自贸区"试验田"孕育的制度创新正在全国开花结果,只要我们坚持"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定能构建起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社会有序的治理新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