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法与善治”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自拟题目;
(2)观点鲜明,中心明确;
(3)紧密结合给定材料;
(4)字数不少于1200字。
以良法促善治:中国控烟之路的法治启示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良法善治"已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命题。面对中国3亿烟民、年利税万亿的烟草产业与136.6万吸烟相关死亡的尖锐矛盾,控烟工作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法治建设中立法智慧与治理艺术的深刻关联。这场关乎公共健康的持久战,既需要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筑基,更依赖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护航。
良法之基:立法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哈尔滨市首创的"室内全面禁烟+室外重点管控"模式,通过《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设置渐进式过渡期,既坚守健康底线又兼顾行业转型需求,展现了立法智慧。北京市将婚宴喜烟纳入禁烟范围,破除"传统习俗例外论",以法律刚性矫正积弊。这些实践印证了材料中"立法先行"的重要性——当法律条文既包含"最高20万元处罚"的威慑力,又建立"五堵执法模式"的疏导机制,方能实现"良法"的精准平衡。反观早期控烟法规偏软、可操作性差的教训,更凸显科学立法需植根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辩证思维。
善治之要:执法的协同性与创新性
兰州控烟的"冰火两重天"现象极具警示意义:行政单位执行有力而娱乐场所形同虚设,暴露单一部门执法的局限性。材料中美国**"250美元即时罚款+定点疏导"的治理组合拳,芬兰"监禁+罚款"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启示我们善治需要多元共治。哈尔滨建立的"自律-劝阻-投诉-执法"四级响应体系,通过赋予乘客拒付车费权、设置义务监督员等创新举措,将社会治理网络织密织牢。这验证了材料中"多部门协同执法"的必要性——当执法力量从孤军奋战转向全民参与,善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久安之道:法治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控烟困局本质是健康权与发展权的价值博弈。材料揭示的**"烟草利税万亿与医疗负担剧增"的悖论**,要求法治建设必须统筹短期利益与长远福祉。云南等地探索**"烟农转产扶持政策",深圳试点"健康促进基金"反哺机制,正在构建利益平衡新范式。针对材料中内外有别的烟盒包装问题**,可借鉴新加坡分级警示制度,通过法律强制实现风险告知义务。这些实践表明,唯有以法治引导产业转型、用制度创新化解利益藩篱,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决定》强调的"立法质量"与"人民福祉"的统一。
站在"健康中国2030"的历史节点,控烟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恰似一面明镜: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良法的归宿。从哈尔滨模式获得世卫组织赞誉,到北京婚宴禁烟引发的观念革新,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法治化控烟路径。当科学立法破除利益桎梏,当创新执法激活治理效能,当发展思维完成健康转向,我们终将见证法治伟力催生社会文明的深刻蝶变。这不仅是控烟攻坚战的破题之钥,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