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1”中提到,“家庭幸福就是‘中国梦’在每个家庭中的鲜明投影。”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联系实际,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为800-1000字。

家庭幸福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最终要映照在万家灯火的温暖里。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梦"定义为人民的梦,深刻揭示了家庭幸福与民族复兴的辩证关系。当清晨的炊烟在棚户区升起,当留守儿童的欢笑穿越山野,当游子归家的脚步叩响门扉,亿万家庭的幸福追求共同勾勒出民族复兴的生动图景。

物质保障是家庭幸福的坚实根基。在S市煤矿棚户区,三代人蜗居在30平方米危房中的困境,折射出住房梦对家庭幸福的决定性影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赴棚户区调研,推动的不仅是墙体加固工程,更是千万家庭对"亮堂生活"的渴望。从农民工夫妻挤在工棚帘幕后的局促,到"镉大米""假羊肉"带来的餐桌隐忧,物质基础的稳固与安全,始终是托起家庭幸福的第一块基石。正如互联网创始人张某的感悟:"当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保障时,金钱确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情感纽带是家庭幸福的温暖内核。春节归途上沉甸甸的行李箱,装满的不仅是鱿鱼丝与干果,更是游子跨越千里的思念。孟佩杰用四千个日夜守护瘫痪养母的故事,诠释了"有妈就有家"的朴素真理。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遭遇"企业假期"困境,暴露出制度温情与现实压力的碰撞。香港白领张迪"下机速度如百米冲刺"的归心似箭,与黑龙江张先生"月薪倍涨却无暇归家"的无奈,共同谱写着现代社会中亲情守望的变奏曲。

文化传承是家庭幸福的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清清白白做人"的家风,彭丽媛演出归来的午夜饺子,展现着传统美德在当代的鲜活传承。当某校"百人跪地喂饭"引发争议,我们既要看到形式背后的孝心唤醒,更要理解"给予自由是高明的爱"的现代启示。陆女士女儿"被出国"的升学困境,既暴露教育公平的痛点,也警示着文化认同的断裂危机。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到社区家庭信箱的开设,制度设计正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家庭幸福的涓涓细流正在汇成民族复兴的浩荡江河。当广西女镇长在田间地头圆梦"小家",当孟佩杰在出租屋里书写孝道新篇,当亿万家庭推开棚改新居的窗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变,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升华。这份升华,在习总书记牵着母亲散步的温情中流淌,在抗疫期间"云团圆"的屏幕里闪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终将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总字数: 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