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4”划线部分写道:“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以价值输出铸就文化大国之路

在全球化浪潮中,大国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硬实力的支撑,更需文化软实力的浸润。法国前总统德斯坦的箴言“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深刻揭示了文化价值输出对国家地位的决定性作用。从子长唢呐的悠扬旋律到BL集团的品牌突围,从民间文化使者的真情互动到中韩文化博弈的深层思考,中国正以多元路径探索价值观输出的实践逻辑。

文化根脉的现代转化是价值输出的根基。子长唢呐的传承发展印证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生命力。从陕北高原的婚丧礼俗到爱丁堡军乐节的国际舞台,这项非遗艺术通过演奏形式创新(融合现代舞蹈创编四种舞步)、表演规模升级(从五人“老五班”到百人方阵),实现了从地域符号到文化名片的跨越。焦氏家族四代人坚守传承,甚至在母亲丧期仍坚持排练的执着,展现了文化基因中“有始有终”的精神内核。这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模式,为价值观输出提供了活态传承的典范。

品牌竞争力是价值输出的物质载体。BL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揭示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生关系。当韩国顶级制造商甘愿为其代工时,这不仅是“从贴牌生产到品牌输出”的产业升级,更是中国文化审美价值的胜利。该集团通过精准定位中高端市场,以“文化审美价值集中化”策略,在欧美市场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正如其董事长所言:“文化输出是升级中国品牌的战略机遇。”从义乌小商品到华为5G技术,中国品牌正将“和而不同”“精益求精”的东方智慧注入全球产业链。

个体叙事是价值输出的毛细血管。四川教师小玉在美国小镇的际遇,演绎了“每个人都是行走的文化名片”的深刻命题。当她用汶川地震的真实经历诠释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时,情感共鸣消弭了文化隔阂。这种“生活化传播”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具穿透力,如同孔子学院志愿者在非洲用筷子讲解“执两用中”的哲学,抖音博主用短视频展示非遗技艺的匠心。个体故事的涓滴汇聚,终将形成文化认同的澎湃江河。

站在文明互鉴的历史坐标上,中国价值观输出需要构建“传统现代交融、品牌个体联动”的立体网络。子长唢呐艺人在风雪中的倾情演奏,BL集团在巴黎时装周的东方美学呈现,无数个小玉在异国他乡的真诚微笑,共同编织着中国文化价值的世界图景。当《流浪地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全球共鸣,当“一带一路”倡议携敦煌壁画数字展走进欧洲博物馆,我们清晰地看到:唯有立足文化自觉、坚持创新表达、激发个体能量,才能让中国价值观真正成为照亮人类文明的精神灯塔。

总字数: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