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

要求:

(1)自拟题目,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联系实际;

(2)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

以水价改革激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动能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暴雨淹城"与"水荒告急"的悖论频频上演,暴露出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深层矛盾。面对"水是公共产品应当低价"的传统认知,必须清醒认识到:水资源价格改革不是简单的涨价,而是要通过科学定价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起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现代水务体系。

阶梯水价机制是平衡公益属性的关键路径。L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1/5的严峻现实,与Q市沿海地区"守着大海缺水喝"的困境形成鲜明对照。材料显示,实行阶梯水价的城市机关节水率达3%-5%,居民节水率高达15%,印证了"价格弹性调节用水行为"的经济规律。某市正茂社区通过阶梯水价实现月用水量从1.4万吨骤降至4200吨的案例,生动展现了分级定价对节水意识的唤醒作用。这种"保基本、限超额"的定价策略,既保障了居民基本用水需求,又通过经济杠杆抑制了浪费行为。

市场化改革是破解投资困局的核心抓手。材料指出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投资缺口巨大,单一财政投入难以支撑发展需求。南方某省公交、供水、燃气领域民营化比例已达40%-80%的实践,揭示了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但2008年某市公交民营化失败案例警示我们:市场化不是甩包袱,需配套完善监管体系。外资水务集团溢价收购水厂的现象,更凸显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补充"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性。只有构建透明规范的PPP合作模式,才能实现公共利益与市场效率的双赢。

系统化节水体系是价格改革的配套支撑。Q市居民卫浴用水占生活用水60%的数据,暴露出节水器具推广的紧迫性。材料中某社区污水回流系统年处理150吨中水的实践,与洗车行业对中水利用的期待形成呼应,揭示出循环用水体系的巨大潜力。专家测算"改掉不良习惯可节水70%"的结论,印证了价格改革需与节水教育、技术改造协同推进的必要性。当阶梯水价与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系统形成合力,方能实现从"末端涨价"到"全程节水"的质变。

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水资源价格改革既是经济命题,更是民生考卷。从南方某市"水价提升促日供水量下降1万吨"的实践,到L市拟建新型价格监审机制的探索,无不昭示着:唯有建立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生态补偿成本的价格体系,配套市场化运作与全民节水行动,才能让每一滴水都迸发出最大价值。这既是对代际公平的坚守,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

总字数: 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