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
信立天下:文明传承与时代发展的精神基石
从孔子"民无信不立"的治国箴言,到商鞅"立木为信"的制度实践;从胡庆余堂"戒欺"匾额的质量承诺,到"油条哥"坚守良心的经营之道,诚信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在当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根基,更是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石。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轨迹昭示:唯有以诚信为舟楫,方能穿越时代浪潮,驶向文明新境界。
诚信是个人品格的立身之本。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穿越千年时空,至今仍振聋发聩。当曾妻试图以戏言敷衍孩童时,曾子用行动诠释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真谛。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免监考"考场中得到延续,1500余名学子用自律书写诚信答卷,印证了"诚信比成绩重要"的价值选择。材料中浙江会计学院推行的诚信考场制度,正是将道德自律转化为制度自觉的生动实践。从个人到群体,诚信品格的塑造既需要"吾日三省吾身"的道德自觉,更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正向激励。
诚信是国家治理的执政之基。商鞅变法以"立木为信"开启强秦之路,周幽王却因"烽火戏诸侯"身死国灭,这对历史镜像警示后人:执政者的信用关乎国运兴衰。北宋"青苗法"的失败教训*(材料显示:官吏为政绩强迫贷款,导致改革失信于民)*,恰是制度执行背离诚信原则的反面教材。反观美国农场主契约跨越两百年的坚守,德国逃票记录影响终生的信用惩戒,无不证明:当诚信成为制度设计的核心要素时,便能产生超越时空的约束力量。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亟需将诚信基因植入制度肌理。
诚信是经济社会的运行之轨。胡庆余堂凭借"真不二价"的商业信条成就百年基业,李嘉诚在经营危机中坚守契约精神重振企业雄风,印证了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材料中"油条哥"刘洪安的故事更彰显:诚信经营不仅能赢得口碑,更能创造超额市场价值。当美国资本市场因财务丑闻震荡时,"十点计划"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加大违规成本重塑市场信用,这启示我们:构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体制机制,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由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诚信建设需要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深度融合。从春秋时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人际准则,到当代覆盖浙江全省的11万余个食品安全责任网格;从《史记》记载的契约精神萌芽,到个人信用体系成为市场经济基础设施,诚信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当数字技术为信用记录提供新载体,当法治建设为失信行为划定红线,我们正在书写诚信文明的新篇章。唯有让诚信之光照亮个人选择、制度设计和市场规则,方能构筑起支撑社会文明进步的坚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