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调研组日前赴B市调研托育服务工作,假如你是调研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拟写一份调研报告。(4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突出;

(2)有逻辑性,思路流畅;

(3)不超过800字。

B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B市以解决群众"托育难"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元供给扩容、专业指导提质、智慧管理增效等创新举措,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织密普惠托育网络
B市通过"公办示范+社会共建"双轮驱动,实现托位供给跨越式增长。伊家托育园作为全市首家公办托育机构,以1700元/月的普惠价格提供全日托服务,配套48小时食品留样等安全管理措施,已服务200余个家庭。在兴河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合作建设的阳光托育中心设置100个普惠托位,创海社区则利用闲置用房打造"15分钟托育圈",实现设施共建共享。2022年全市新增托位7500个,其中普惠托位占比达66.7%。

二、构建专业指导体系,提升科学照护能力
创新建立"1+N家庭养育服务网络",以专业力量赋能基层服务。北仑区转化300余名计生管理员为家庭养育指导员,累计开展3万余户次入户指导;海平县组建96人专家志愿者队伍,在43个"向日葵亲子小屋"开展2000余场活动。同步推行"智慧托育平台",通过200余项数据指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家长可实时查看幼儿在园动态,监管端实现托育机构运行"一屏掌控"。

三、强化政策标准引领,筑牢质量保障根基
B市率先出台《家庭型托育质量评价标准》和《托育机构星级评定标准》,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卫健部门编制《托育机构设置指引》,明确选址规范、人员资质、安全标准等32项具体要求。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机构实行"摘牌禁入"制度。2023年通过"智慧托育"平台开展线上巡查187次,整改安全隐患46处,家长满意度达98.2%。

经过系统化推进,B市已形成"政府主导建机制、社会参与扩供给、数字赋能强监管、标准引领提质量"的托育服务新模式。其经验启示我们:破解托育难题需坚持普惠导向,通过政策创新激活社会力量,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能,以标准化建设保障服务质量。建议A市借鉴B市经验,立足实际构建"家庭-社区-机构"协同发展的托育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群众生育养育获得感。

总字数: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