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名刚刚进入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面对生疏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急需更新的知识结构,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以《读书·为人·做官》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0分)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思路开阔,见解深刻,结构清晰、严谨,语言流畅,有表现力。
读书·为人·做官
身处新时代的党政机关,面对浩如烟海的工作任务与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读书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为官从政的根基。从温家宝总理强调“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到习近平同志提出“把读书作为工作责任”,再到中央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部署,无不昭示着读书是连接个人修养、为民情怀与执政智慧的核心纽带。唯有以书为镜、以学为舟,方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践行使命。
一、读书是立身之本,涵养为政者的精神品格。材料中“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显示,仅33.8%的干部常读文学名著,而功利性阅读占比高达60.2%。这种现象折射出部分干部精神世界的贫瘠。反观毛泽东手不释卷研读《资治通鉴》,汪洋随身携带《世界是平的》思考改革,朱永新以《大国悲剧》警示执政规律——经典著作如同精神灯塔,既能塑造“衙斋卧听萧萧竹”的为民初心,又能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正如中央党校李景田所言,唯有摆脱“套话空话”的形式主义,才能真正让思想生根。
二、读书是谋事之基,锻造破解难题的实践智慧。《人民论坛》调查显示,68.3%的干部认为“理论学习脱离实际”是突出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如井冈山干部学院倡导的“蓄电池理论”般持续充电: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开设600门课程,黄山市将在线学习纳入考核体系,正是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学用结合的典范。更需铭记习近平“善读书”的要求,像云南省干部通过《苏共亡党十年祭》反思群体事件那样,让历史镜鉴照进现实治理,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剖麻雀”的能力。
三、读书是风气之先,引领崇学尚德的社会潮流。当国民年均阅读量仅4.5本,远低于俄罗斯的55本时,领导干部更应成为书香社会的“领读者”。从中央党校要求教师荐书构建知识体系,到聂震宁等代表连续多年提议设立国家读书节,再到汪洋让《蚁族》走进两会提案——官员的阅读选择具有风向标意义。需警惕“文山会海挤占学习时间”的现状,如某省常委日均处理十万字文件的困境,唯有建立科学荐书机制、优化时间管理,方能以干部学习带动全民阅读,让城市“充满文化的魅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读书已超越个人志趣,成为治国理政的战略命题。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110学时”,这既是制度约束,更是时代召唤。作为新时代公务员,当以“为天地立心”的胸怀打开书卷,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践行所学,让书香浸润公仆本色,以智慧照亮复兴征程。唯有如此,方能在读书、为人、做官的辩证统一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